一
很多父母是不把自己孩子當人看的。
比如,他們認為孩子是不知道饑渴的,所以需要每天問二百次“你餓嗎”、“你渴嗎”、“你吃飽了嗎”、“要不要再喝點水”;比如,他們認為孩子是不知道疲勞的,所以需要每天又問二百次“你累不累”、“你要不要休息”;比如,他們認為孩子是不可理喻的,所以需要他們替孩子做所有決定、判斷和選擇。
可是,即便海洋動物也知道饑渴好嗎?即便兩棲動物也知道疲累好嗎?即便貓科動物也能溝通講道理好嗎?何況,這些孩子都是人?!
等孩子從任人宰割的嬰兒階段進入到男默女淚的T2(麻煩的2歲)階段,很多家長崩潰了,常常抱怨:真想把他塞回去,簡直無法溝通,太無理取鬧了。
看著在地上撒潑打滾的孩子,作為家長可能只看到了孩子無賴的這個結(jié)果,卻無視了自己在孩子耍無賴之前所有的蠻橫、獨斷、驕縱和沒有耐心種下的前因。當一個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就被當做一個低等級的寵物養(yǎng)的時候,你憑什么指望他在2歲的時候忽然就進化成一個通情達理的人?
二
女兒一歲半那會兒,有回帶她去大悅城玩兒。回來的時候,她忽然讓我抱,我就跟她說,我們約好了到拐角抱的。她立刻就不干了,往地上一躺:不抱,我就躺地上。
我就說:那你躺著吧,我陪著你。
當她見我如此堅決后,轉(zhuǎn)而求助于阿姨:阿姨抱。
我就跟阿姨說,你去那個拐角等我們吧。
孩子見阿姨走了,就開始在地上嚎啕大哭,我就像個唐僧一樣蹲在邊上跟她講道理:
我們約定好了在那個拐角抱的,我們都要說話算數(shù);如果你覺得累了,我可以陪著你在這歇會兒再走;我覺得累了蹲著休息是個好主意,但如果你覺得躺著更好,我也不反對;你可以要求阿姨過來陪你,但即使這樣,你也只能走到拐角才會抱你;你介意我拍個照片告訴媽媽你正躺在地上嗎……
感覺身邊走過了全北京的人,他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,見孩子哭成那樣,一定以為我給孩子在念緊箍咒呢。
大約十幾分鐘后,她漸漸也有點累了,我說:我知道你很累,爸爸牽著你走到拐角,再抱你,可以么?
也許是她真的累了,也許是真的死心了,反正她終于起身,牽著我走到拐角,然后我抱起她,此時她就像什么都沒有發(fā)生一樣開心。最重要的是——一年多過去了,那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躺地上耍賴。
事實上,那十幾分鐘比一個暑假還長,所有經(jīng)過的目光讓我很尷尬;其次,我們之所以回家,是因為家門口有個快遞正在等我回去簽收,那時并不是一個打消耗戰(zhàn)的好時機。但我之所以愿意在這個時間點拿出這些時間,無視所有奇怪的眼光來跟女兒講道理,只是要讓她知道:人需要講道理,耍賴不解決任何問題。
三
經(jīng)常會有家長在傳授經(jīng)驗時說遇到孩子撒潑時,就讓他哭,哭累了就好了。
但我仔細觀察了很多這樣說的家長,他們確實這么做的,但孩子并沒有因為他們這么做而不再撒潑耍賴。所以,問題并不是怎么搞定孩子撒潑耍賴,而是知道孩子為什么撒潑耍賴,并且徹底根治。
有人問我,遇到孩子哭鬧怎么辦?
我說,講道理??!
他們說:可是孩子太小,怎么講道理?
我說:他是個人!是人就會講道理,又不是神經(jīng)??!
孩子四個月時帶她去住酒店。早晨,老婆喂完奶就去樓下吃早點了,就我跟孩子留在屋里。
老婆下去了大約十五分鐘后,孩子開始哭,因為剛吃完奶,可以肯定不是餓了,就查看了尿布,發(fā)現(xiàn)也是干的,又檢查身體,沒有外傷,看上去好像也沒有其他身體不適,然后我就判斷是她一種情緒發(fā)泄型的哭,于是對著這個大多數(shù)人認為什么都不懂的肉球開始講道理:
你是因為媽媽不在而哭嗎;媽媽也需要去做點自己事兒啊,你要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;你可以心情不好的哭,但哭太久對身體不好;好吧,如果你覺得哭能夠舒服一點,那就哭一會兒,我陪著你;媽媽大約還要半小時才能回來,你能在她回來之前心情好起來么;你介意我拍張照片,告訴媽媽你在哭嗎……
這次她大約哭了二十分鐘,我便講了二十分鐘道理。
我并不確定這樣的“唐僧”是不是有效,目前看來,孩子很少再有情緒失控的哭鬧和耍賴。
我想說的是,很多人覺得,孩子太小就可以不講道理,但這樣孩子大了必然會不講道理。為什么總有家長會把人最重要的屬性——可溝通,能教化直接從孩子身上剝離開來呢?
四
當然,孩子是非常聰明的,甚至一點也不比你的甲方乙方丙方、領(lǐng)導同事下屬、商敵政敵仇敵差,他會觀察你講的道理你是否也在執(zhí)行,所以有時道理不光是講講就可以,而是真的要身體力行去做到。
孩子難免會有心情不好胡亂發(fā)脾氣,道理講不通的時候。最近我女兒就偶爾會這樣,有天她在屋里發(fā)脾氣,媽媽進去,她就會說狠話:我要打媽媽……我要打阿姨……我要打爸爸……
老婆就耐心陪著她,問她:媽媽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打你么?
女兒想了想:會。
老婆接著說:那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也不能打媽媽、打阿姨、打爸爸……因為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都不打你。
女兒此時就開始琢磨這事兒了。
老婆又說: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,這很正常。所以,你心情不好的時候,可以下樓跑步,也可以打枕頭,這樣心情就會好起來。
于是,“心情不好,可以下樓跑步,打枕頭”就成了女兒的口頭禪。只要她自己覺得心情不好了,就會說“可以下樓跑步,打枕頭”……
事實上,當老婆說完這話之后,就抽時間悄悄跟我說:就算孩子再不講道理,我們都不能打她,因為我告訴她,心情不好,只能下樓跑步、打枕頭。要是我們打了她,她就會覺得“為什么你們大人不講道理,說好的跑步和打枕頭呢?”
五
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自以為是,但其實在孩子的眼里,我們才是弱爆了那群。他們總能明察秋毫地發(fā)現(xiàn)我們的弱點和軟肋,并且使用最有效的手段達成目的。所以,當大人默認孩子是無法講道理的人時,他們就會報以不可理喻;當大人默認孩子幼稚好騙時,他們就會報以狡猾雞賊;當大人默認孩子懵懂無知時,他們就會報以撒嬌賣萌;當大人默認孩子力有不逮時,他們就會報以偷懶?;?/p>
孩子的成長是個人性的培養(yǎng)過程,但很多大人對“人”知之甚少,也就了解了“性”便有了孩子。于是把孩子當寵物養(yǎng),還要說孩子“不可理喻”,這才是最不可理喻的事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