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
10月18日,19大報告涉臺內容既亮明了中國大陸的底線,也對島內分裂勢力發(fā)出了明確的警示信號,同時還對未來臺灣問題的妥善解決進行了長遠的規(guī)劃,其意義不言而喻。
未來中國大陸將會把實現(xiàn)國家統(tǒng)一作為一項歷史使命,毫不動搖地持續(xù)推進下去,并與偉大復興進程同步展開,最終的時間底線不會晚于2049年。
重申“三大歷史任務”,彰顯堅定決心
中國大陸對于臺灣問題的思考,不會局限于一時一事,而是從全局性和戰(zhàn)略性的角度來進行長遠規(guī)劃的。因而對于19大報告中涉臺內容的解讀,不能僅僅聚焦于涉臺的相關章節(jié),而應該從報告的整體來進行著眼。
尤其值得關注的是,19大報告中再次重申了黨的“三大歷史任務”,分別包括“推進現(xiàn)代化建設”、“完成祖國統(tǒng)一”和“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(fā)展”。
1982年9月1日,在黨的12大上首次提出黨的“三大任務”,其中之一即是“爭取實現(xiàn)包括臺灣在內的祖國統(tǒng)一”,當時香港、澳門都還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,12大報告專門點出“包括臺灣在內的祖國統(tǒng)一”,足可見對于解決臺灣問題的高度重視。
1982年9月1日至11日,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。
此后,“三大任務”作為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,被寫進了多項重要文件。2002年11月8日,在黨的16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“三大歷史任務”,其中之一就是“完成祖國統(tǒng)一”。由“三大任務”到“三大歷史任務”,這一表述的變化,表面看似只有兩個字的差別,其意涵卻更加豐富,表明“三大任務”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個時代任務,而是一項歷史性任務。此后的17大、18大報告中,都反復重申在新的征程中需要繼續(xù)為早日實現(xiàn)“三大歷史任務”而繼續(xù)奮斗。
在19大報告中,包括“完成祖國統(tǒng)一”在內的“三大歷史任務”,被一如既往地再次加以強調,并且明確表明了解決臺灣問題的重大意義,即“解決臺灣問題、實現(xiàn)祖國完全統(tǒng)一,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愿望,是根本利益所在”,這也是繼16大、17大和18大之后,“三大歷史任務”第四次被寫入重要文件,這表明解決臺灣問題是一以貫之的歷史性任務,并再次彰顯了大陸對于解決臺灣問題的堅定決心,也向外界特別是島內抱有幻想的分裂勢力,發(fā)出了明確的警示信號,那就是中國大陸對于解決臺灣的意志堅如磬石,絕不會發(fā)生任何動搖。
臺灣問題的解決只能在2049年之前
早在1894年孫中山創(chuàng)建中國同盟會時,就首次明確提出了“振興中華”的口號。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,“復興”成為一時的主流話語,也成為當時許多有識之士孜孜以求、鍥而不舍的奮斗目標。從民族和歷史的高度,也一直在積極地思考如何能夠早日實現(xiàn)的偉大復興。
曾多次強調,“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”,“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,共圓偉大復興的中國夢”,由此可見,大陸對于臺灣問題的思考,是從偉大復興的戰(zhàn)略高度來定位的,也期待著臺灣同胞可以參與到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來。
更重要的是,19大報告中還特別強調,“實現(xiàn)祖國完全統(tǒng)一,是實現(xiàn)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”。
十九大開幕式上,向大會作報告 。
這就意味著,國家的完全統(tǒng)一,是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沒有祖國的完全統(tǒng)一,就不會有完全意義上的偉大復興。而根據(jù)18大報告提出、19大報告繼續(xù)重申的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,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即2049年時,一定要實現(xiàn)的偉大復興。
這無疑為解決臺灣問題劃下了清晰的時間底線,即臺灣問題的解決只能在2049年之前,只會早于而不會晚于這個時間,不可能再繼續(xù)拖到21世紀下半葉,這也等于是為臺灣問題設置了一個“沒有時間表的時間表”。
鐘厚濤: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、博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