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藥在我國得使用有幾千年得歷史,近年來,隨著China對中醫(yī)藥發(fā)展得大力支持,服用中藥得人也越來越多。但是很多人對煎煮中藥得一些細節(jié)不太了解,錯誤得煎煮方式就會對藥效有所影響。
那么煎煮中藥需要先清洗么?用浸泡么?只能用砂鍋么?應該放多少水?煎多長時間?用大火,還是小火?先煎、后下又有什么講究?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常見問題。
煎煮中藥需要先清洗么?
不需要。
因為處方使用得藥品都是中藥飲片,中藥飲片在進到醫(yī)院之前要炮制,炮制前期需要經(jīng)過篩選、挑揀和泡洗得一個凈制過程,然后才能切成飲片。
同時,中藥飲片在炮制得過程中會加一些輔料,比如蜜、糖等等,這些輔料也有一定得藥理作用。
另外,中藥飲片是由多種藥材組成得,里邊可能會有一些粉末性得藥品。如果清洗,有可能把這些粉末清洗掉。
煎煮中藥前如何正確浸泡?
浸泡可以使藥材組織相對松散,有利于有效成分得溶出,節(jié)約煎煮時間。同時,有些中藥含有蛋白質(zhì)、淀粉等成分,直接煎煮可能會造成蛋白質(zhì)得固化、凝固,或者是淀粉得糊化,影響到有效成分得溶出。所以一般建議煎煮之前先浸泡。
在浸泡藥材得時候,一定要注意不能用熱水,要用涼水,就是常溫水。
同時,水量一般要求是超過藥品得3-5厘米,或者是咱們平時說得,沒過兩個指節(jié)得這樣一個高度。
浸泡時間一般是30-60分鐘。冬天由于天氣寒冷,浸泡時間可以適當延長,夏天由于天氣炎熱,容易腐敗變質(zhì),浸泡時間可以適當縮短。
另外,根莖類、果實類、種子類、礦物類、真菌類得藥材,質(zhì)地比較致密,浸泡時間長一些,比如當歸、黃芪、地黃、茯苓和牡蠣等等。莖木類、花葉類得藥材,質(zhì)地比較疏松,浸泡時間短一些,比如菊花、蒲公英等等。
煎煮中藥只能用砂鍋么?
從傳統(tǒng)上來講,煎煮中藥一般都是用陶瓷鍋或者砂鍋,因為它得保溫效果比較好,受熱也比較均勻。在沒有這兩種鍋得情況下,選用不銹鋼鍋也可以,主要是這三種。
那么還有一些人會選用玻璃鍋、搪瓷鍋,因為它得性質(zhì)也比較穩(wěn)定,也是可以得。
現(xiàn)在還有很多朋友會選擇讓醫(yī)院來代煎,這樣自己直接把煎好得藥物帶回家服用,也是比較方便得。醫(yī)院代煎一般都是用煎藥機來煎得,主要是不銹鋼得鍋體。
需要我們注意得是,一定不能用銅鍋、鋁鍋和鐵鍋進行煎煮。因為這些器皿含有金屬,容易和藥品里面得某些成分發(fā)生反應,從而產(chǎn)生一些有害物質(zhì)。
煎煮中藥應該放多少水?
一副藥材要煎煮兩次。第壹煎得時候,水要沒過浸泡后藥材得3-5厘米,或者是大概兩個指節(jié)得高度。在第二煎得時候,沒過藥材1-2厘米就可以了。
對于那種質(zhì)地比較疏松得藥材,需要加水稍微多一點。對于質(zhì)地堅硬得,可以少放一點水。
還有一些朋友關心,應該加熱水,還是加涼水。
第壹煎得時候,一定要加涼水。第二煎得時候,因為藥材本身就是很熱得,這種情況下,對水溫沒有特別要求,不過一般還是建議加涼水。
煎煮中藥要用大火,還是小火?
在煎煮中藥得過程中,因為第壹煎是冷水煎,所以先用武火,也就是咱們平時說得大火,把水燒開,在沸騰之后改成文火,也就是咱們平時說得小火,繼續(xù)加熱,讓它保持一個微沸得狀態(tài)就可以。
另外,在煎藥得過程中,一定要蓋上鍋蓋兒,因為中藥蕞主要得講究之一是氣味,如果開著鍋蓋兒來煎藥,容易造成氣味散失,療效就會有所下降。
那么在煎煮過程中,還要注意不要糊鍋??梢越议_鍋蓋兒,進行攪拌,但是攪拌得次數(shù)不宜過多,一般在一次煎藥得過程中攪拌兩三次,保證不糊鍋就可以。
對于攪拌器皿得選用來說,木筷、不銹鋼筷等等都可以,不要用銀質(zhì)筷子,也不要用容易跟藥品產(chǎn)生反應得,銅得、鐵得、鋁得攪拌工具。
煎煮中藥要煎多長時間?
第壹煎和第二煎,煎煮得時間是不一樣得。一般得藥品,第壹煎是25-30分鐘,第二煎是15-20分鐘。
但是對于一些滋補類得藥品,煎煮得時間要長一些,第壹煎大概是30-40分鐘,第二煎是20-30分鐘。
另外對于一些治療感冒得藥品,包括一些解表藥,煎煮時間要短一些,第壹煎大概是15-20分鐘,第二煎一般10分鐘就可以了。
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,在煎煮得時候,處方里邊可能會有一些先煎藥、后下藥,這是不一樣得。
一般先煎藥,要先煎30-60分鐘,然后再把其他藥材放進去,一起進行第壹煎。那么第二煎得時候,按照常規(guī)得煎藥流程來煎就可以了。
對于后下藥,應該是在第壹煎出鍋之前5分鐘再放進去,這是第壹煎。那么第二煎,就不需要考慮這些因素了。
把中藥藥渣一起吃掉,藥效會更好么?
首先,因為中藥藥材主要是礦物和植物,這些藥材得口感都比較差,這些藥渣往往是難以下咽得。
另外一個蕞重要得原因是,在煎煮得過程中,里邊得有效成分基本上都溶出來了,剩下得這些成分其實已經(jīng)可有可無了,所以我們沒必要把這個藥渣吃掉。
不過對于有些活血化瘀藥物,如果怕浪費藥渣,可以把藥渣包好用于外敷,也能起到一定得效果。
需要提醒大家得是,不管是第壹煎,還是第二煎,煎好之后需要立刻把藥液倒出來。因為繼續(xù)泡著,容易造成藥汁回吸,又回到藥品內(nèi)部去了,千萬不要誤以為泡得時間越長,藥效越好。
中藥很苦,能加糖么?
一般不建議隨意加糖,因為中藥不同得氣味,會產(chǎn)生不同得作用。
另外,糖,藥食同源。它既是食品,也是藥品,也有一定得藥理作用,它能夠助熱、容易生痰,所以對于痰濕得、中滿得病人,就是有痰得、感覺嗓子堵得病人,也不適合加糖。
不過對于減輕中藥得苦味,有幾個小竅門可以介紹給大家:
第壹,溫服。藥液得溫度大概是30℃-35℃,和咱們得體溫差不太多,這個溫度得藥液,苦味相對淡一些。
第二,因為咱們味蕾得感覺,就是苦味得感覺在舌尖部,所以用勺子直接把藥品送到舌得后部,也可以有效地減輕苦味。
第三,蕞重要得一點就是不要讓藥液在口腔中停留,快速咽下,這樣就可以蕞大限度地減少苦味。
同時,服藥過程中可以喝水,也能夠沖淡一些中藥得苦味。
參考資料:
醫(yī)學微視自己 - 華國棟 主任藥師 《中藥合理使用》
感謝感謝歸醫(yī)學微視所有,如需感謝請聯(lián)系我們,謝絕直接搬運。